每次聽到要繳稅,你就覺得很心煩嗎?以前我也是這樣。

一想到政府拿了稅金卻沒做什麼事,就完全不想繳稅;

一想到很多民意代表每個月領納稅人的錢,卻沒什麼貢獻,只有選舉前會出現,就一點都不想繳稅。

所以開始投資美股之前,你也想搞清楚買美股要繳哪些稅,對嗎?!

我覺得,想要投資美股的台灣人,其實只要搞懂這兩個稅就可以了:股息稅基本稅額

接下來,我們就來深入瞭解股息稅和基本稅額到底是什麼吧!

美股繳稅-示意圖
🔺圖片來源:Pexels

買美股可能要繳「股息稅」

投資美股,你有可能需要繳「股息稅」。

所謂的「股息稅」,就是指將領到的一部份股息繳稅給美國政府

如果你是一個風險承受度比較低的人,那你可能會傾向投資一些常發股利的公司,藉以獲得穩健的股利報酬。

例如:可口可樂、麥當勞、寶僑、嬌生等等,這些都是連續數十年穩定發放股利的大公司,

所以如果你長期持有這些股票的話,就能穩定領股息獲利。

不過在美股中領股利,是要繳30%的稅喔!

如果你不是美國公民,對美國來說你就是境外人士。根據美國法律規定,境外人士領取股利必須課徵30%的稅。

無論是透過國內複委託交易,還是海外券商,只要你持有的股票發放現金股利,就一定會課這個稅。

那這個股息稅,通常都是採「預扣」的方式。每當配息時,公司就會預先把你股息的30%扣掉,繳給美國政府,剩下的才會給你。

所以境外人士收到的股息,都是已經扣掉稅的部分了,也就是剩下的70%。

假設今天A公司發放股息,照理說你可以分得100美元,但因為有這項股息稅的關係,公司會預先幫你扣掉30%的稅,所以你實質上只會領到70美元。

這就是美股的股息稅啦!應該很好理解吧?!

如何避開股息稅?

「不想繳稅該怎麼辦?有什麼方法可以不繳股息稅嗎?」這是一位讀者曾經問過我的問題。

如果你覺得股息稅率30%很高,真的真的很不想繳稅的話,我會建議你乾脆不要買「股息股」。這是最快、也是最方便的做法。

所謂「股息股」,就是指那些已經連續數十年發放股利,而且每年股利都有微幅成長的公司。

不投資那些經常發放股利的公司,你就不用煩惱繳稅的問題了。

像我自己就很少買股息股,一方面是不想被扣30%的稅,另一方面是我認為股息股也不見得像許多人說得那麼好。(網路上一堆人在推薦股息股)

因為我研究過幾間常發股利的公司,我發現他們的財報都不如「沒在發股利的公司」。

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可口可樂的案例。

先說,可口可樂是一支標準的股息股,他已經連續超過60年都有發放股利,而且每年股息都是成長的。

不過就在我深入去研究可口可樂的財報以後,我發現了一件很弔詭的事:最近10年營收呈現下滑的趨勢。

這個數據真的讓我非常驚訝。

原本以為,股息股應該代表公司有在成長、有在進步,才發得出現金股利,理論上營收應該也會成長才對。

沒想到可口可樂竟然完全相反!

這讓我不斷地思考、不斷地猜測,為什麼收益衰退還能持續發股利?難道可口可樂是用這種方式吸引投資人投資嗎?

再加上,我知道很多前景不錯的大公司幾乎不曾發放股利,因為他們認為,比起把資金交給股東,不如留在公司好好運用,創造更多收益。​

這樣的的認知,更加深了我的疑惑:既然收益不如以往,為何可口可樂還不把資金留在公司內部使用呢?

如果把錢放在公司裡面,是不是就能創造更多收入呢?是不是能提升公司的業務成長呢?

因此一直以來,我都不習慣買股息股,與其投資股息股,我更傾向透過財報找到真正本質好的公司來投資。

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開設「美股損益表」講座的原因。我想透過這堂預錄好的線上講座,幫助更多人看懂美股的損益表,從中找到真正有在賺錢、體質好的公司。

投資美股獲利,在台灣要繳「基本稅額」

再來,身為一位台灣人,投資美股獲利在台灣當然也要繳稅囉!

要知道,如果你擁有中華民國國籍,無論你的所得是來自國內還是國外,都是要繳稅的。

所以如果你在美股上有獲利,理所當然地也要繳台灣的稅囉!

根據台灣稅法,你的美股所得必須申報並繳納「基本稅額」。

目前基本稅額的免稅額度是新台幣670萬,稅率是20%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的所有海外所得,加起來沒有超過670萬的話,基本上是不用繳稅的。

那如果你的海外所得沒超過新台幣100萬的話,連申報都不用喔~

至於計算方式的部分,我直接舉例算給你聽,你就會明白啦!

舉例一:

假設小田2022年在美股券商有開戶,她當年度美股獲利70萬元台幣;

因為所得小於新台幣100萬元,所以他完全不需要申報,也不需要繳稅。

舉例二:

假設小田2022年在美股的獲利換算回台幣是400萬元,但因為海外所得金額小於免稅額度670萬,所以他不用繳基本稅額。(要申報)

舉例三:

假設小田2022年在美股的獲利換算回台幣是900萬元,而且當年五月她已經繳了25萬元的個人綜合所得稅;

那麼小田應該繳納的基本稅額=(900萬-670萬)*20%=46萬,

再減掉綜所稅已經繳的25萬後,他還要補繳46萬-25萬=21萬元。

舉例四:

假設小田2022年在美股的獲利換算回台幣是700萬元,而且當年五月他已經繳了25萬的個人綜合所得稅;

那麼小田應該繳納的基本稅額=(700萬-670萬)*20%=6萬,

因為基本稅額低於他已經繳的綜所稅(6萬<25萬),所以他就不用再補繳了。

綜合以上4個例子,我幫你整理出下面3個結論:

  1. 海外所得在新台幣100萬以下,不用申報,也不用繳稅
  2. 海外所得在100萬~670萬之間,要申報但不用繳稅
  3. 海外所得在670萬以上,算出來的稅額要跟個人綜所稅比較,再決定是否補繳
🔺圖片製作:蕭邦

我對於「繳稅」的看法

最後,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對「繳稅」的看法。(如果你是對「繳稅」很反感的人,不妨看完下面的分享)

過去的我,每次遇到要繳稅的時候,就會感到很煩、很焦躁,因為我真的很不想把辛苦賺來的錢交給政府。

尤其是看到很多立法委員領著納稅人的錢,卻經常不認真質詢,就很不想繳稅。

我甚至還會在繳稅期限前拼命研究法條,看能不能用合法的方式少繳一點稅。(但通常是找不到方法啦)

不過這一年我改變想法了,我變得不那麼討厭繳稅了。

原因是我體會過不用繳稅的痛苦

原以為不用繳稅會很快樂,但不用繳稅的真正原因卻是「賺太少」。這真的比繳稅還痛苦啊!

自從辭職創業之後,我的收入驟減,創業初期的收入實在太少,所以這一年我完全不用繳稅。

稅務線上試算結果出來的那一秒,的確有種「喔耶,不用繳稅」的爽感,但也只開心一秒,下一秒我就想到為什麼我不用繳稅:因為「沒賺錢」。

從邏輯上來講,有賺錢的人才要繳稅,沒賺錢的人就不用繳稅,所以繳稅就表示你有賺錢。

於是我突然意識到,過去我很希望賺錢卻又不想要繳稅,這真是一件很衝突的事啊!

所以我後來改變想法了,我反而希望能多繳一點稅。因為繳稅才代表我有賺錢,沒繳稅就代表這一年我都沒賺錢。

現在,我寧願多繳點稅,也不願沒賺到錢啊~

因此對於繳稅這件事,我已經沒那麼在意了。

也因為這樣,我發現我的心情開闊許多,每次收到稅單的時候,我已經不再那麼煩躁、焦慮,也不再浪費時間研究那些稅務法條。

如果你跟以前的我一樣很討厭繳稅,那不妨換個思考方式,讓自己心情更開闊、更正向吧!

P.S身為超級新手的你,還不知道該怎麼投資美股嗎?

如果你也對美股有興趣,歡迎點選下方圖片,索取我的免費10天美股入門教學,我會一步步帶你認識美股的基本知識,並且手把手帶著你開戶,幫助你盡快脫離美股新手村喔!

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:
<<【美股入門】14個投資美股入門知識報你知!>>
<<【美股選股】我認為最踏實、最不失真的選股方式!>>
<<【私密分享】為什麼比起台股,我更愛美股?我喜歡投資美股的7個理由!>>
<<美股一張等於多少股?美股一股多少錢?(內附完整入門教學)>>
<<【美股股票分析】可口可樂股息發得好,就值得買嗎?>>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