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蕭邦日常」是我一直很想寫的系列,一方面想用文字紀錄生活軌跡,另一方面想藉由這樣的方式,觀察自己在哪些地方有進步或改變。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想法,我都覺得很值得寫下來。

所以「蕭邦日常」會是個極短篇的形式,大部分紀錄一些我生活上的小事、心裡面的體悟,或者值得思考的1件事。希望我的一些觀點或價值觀,能給你一點靈感或啟發唷!

上週末,我和一位老同學約喝下午茶。好久不見的我們,話匣子一打開就沒停過。

除了聊聊各自的近況,我們還天南地北地談到政治、感情、教育,也分享了彼此過去在學校被欺負的經驗,聊到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。

以前的我們,都遇過不好的同學與不適任的老師。

​記得10歲那年,我轉學進一間靠近市中心的學校。當時的我,很開心能夠交到好多新朋友,所以很愛跟同學聊天,幾乎是班上最吵的那位。(笑)

​而我的新班導很重視班上秩序,也很在意班級秩序評比,所以常常要我們「保持安靜」。

​有次可能是我真的太吵,導致她情緒一來,在全班面前脫口吼了一句:「XXX(我的名字),就是你!我發現就是你一來,我們班才變得很吵!」

​你不覺得這句話很可怕嗎?她不是單純指出「我做錯了什麼事情」,而是「直接否定我這個人」耶!

​當下我只覺得自己成為了害群之馬,是因為「我」,班上才變得很吵,我好像該為「班上沒有秩序」負起責任。

​後來我收斂了許多,很少在教室裡跟同學聊天,尤其是班導在時。我總是克制與同學聊天的欲望,能少說話就少說話,因為我不想再感受一次「都是你的錯」的教訓。

​現在回頭想想,我其實能夠理解同時面對30幾個孩子的老師,必須好好管理秩序,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。但我非常不同意這位老師的做法。

​因為,她的一句話,就否定了我「整個人」。

​這會讓當時還小的我,以為「我的存在,本身就是一種錯誤」,而不是「我做錯了一件事,我只要修正就好」。

​因此有段時間,每當我回想起老師的那番怒吼,我就會跟著在心裡批判「全部的自己」,變得越來越沒自信。

​早期的教育體制,任由師長處在相較高的威權地位,用不當的言語支配(或控制)孩子的行為;有些家長甚至認為老師這麼做是好的,因為這樣才壓制得住學生。

​不過我認為,這種不當的言語,完全不應該出自一位師長的口,因為這會深深影響到孩子的自信發展以及待人處事的方式。

​畢竟還在成長中的青少年,大多是在家裡和學校學習,所接觸到的人、事、物,也都會變成長大的一部份。所以大人的一句話或一個行為,都有可能影響到一個小孩的未來。

​這也是為什麼,過了將近20個年頭,我依然忘不掉那位老師的怒吼。

​你在求學過程中,也曾經遇過不適任的老師嗎?他帶給你什麼樣的影響呢?歡迎在下面留言跟我分享喔!

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:
<<蕭邦日常#4|原本努力存錢的我,為什麼改觀?>>
<<蕭邦日常#3|我確診新冠肺炎了>>
<<蕭邦日常#2|學會安排工作有多重要?>>
<<蕭邦日常#1|工作與家人,哪個重要?>>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